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点。太阳到达黄经120度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式到来。这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间,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或末伏,暑气蒸腾,热浪滚滚。
这个时候,气温高,湿度大,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很多地方会出现“桑拿天”,走在外面,汗水几乎是不用等的,立马就湿透衣衫。尤其是南方,高温和湿气结合,给人一种被热气包裹的感觉。北方虽干燥一点,但那种烈日灼烧的感觉也不轻松。
农事上,大暑是个主要节点。水稻进入孕穗期,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。农民们忙着灌溉、施肥,确保粮食作物能顺利生长。而在一些地方,早稻已经开始收割,晚稻则紧锣密鼓地插秧。这个节气的农事活动繁忙而紧凑,关系到一年的收成。
气象方面,大暑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。雷雨、台风、暴雨,这些现象在这个时候频繁出现。尤其是台风,常常在沿海登陆,带来狂风暴雨的此外,也缓解了部分的高温。但台风的破坏力也不容小觑,防灾减灾成了这个节气的关键任务。
民俗活动也很有意思。比如福建莆田有“大暑吃仙草”的习俗,据说可以消暑解热;山东一些地方会吃凉面,既简单又清爽;而在江南,吃荔枝、喝绿豆汤是很常见的消暑方式。不一样地域的人们,用自身的方式对抗酷暑。
自然界的变化也很明显。蝉鸣声变得更密集,荷花开得正盛,田间地头,绿意盎然。虽天气炎热,但生命的活力在这个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人们与自然一起,度过这个炙热的时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