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节日民俗
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日期: 2025-02-26 17:21:36 来源: 八字网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点。太阳到达黄经120度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式到来。这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间,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或末伏,暑气蒸腾,热浪滚滚。

这个时候,气温高,湿度大,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很多地方会出现“桑拿天”,走在外面,汗水几乎是不用等的,立马就湿透衣衫。尤其是南方,高温和湿气结合,给人一种被热气包裹的感觉。北方虽干燥一点,但那种烈日灼烧的感觉也不轻松。

农事上,大暑是个主要节点。水稻进入孕穗期,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。农民们忙着灌溉、施肥,确保粮食作物能顺利生长。而在一些地方,早稻已经开始收割,晚稻则紧锣密鼓地插秧。这个节气的农事活动繁忙而紧凑,关系到一年的收成。

气象方面,大暑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。雷雨、台风、暴雨,这些现象在这个时候频繁出现。尤其是台风,常常在沿海登陆,带来狂风暴雨的此外,也缓解了部分的高温。但台风的破坏力也不容小觑,防灾减灾成了这个节气的关键任务。

24节气大暑的内容

民俗活动也很有意思。比如福建莆田有“大暑吃仙草”的习俗,据说可以消暑解热;山东一些地方会吃凉面,既简单又清爽;而在江南,吃荔枝、喝绿豆汤是很常见的消暑方式。不一样地域的人们,用自身的方式对抗酷暑。

自然界的变化也很明显。蝉鸣声变得更密集,荷花开得正盛,田间地头,绿意盎然。虽天气炎热,但生命的活力在这个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人们与自然一起,度过这个炙热的时节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来源用户投稿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八字财运

 

        点击联系苏大师

热读文章
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到底在说啥?

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到底在说啥?

一提到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,不少人会觉得有点拗口。这其实属于古老的数九歌谣,和气候、农事息息相关。他的核心就是经过“数九”来记录...

节日民俗
节气里的数九:时间的刻度与寒冬的消解

节气里的数九:时间的刻度与寒冬的消解

“数九”,中国民间的一种时间标尺。不是用钟表,也不是用日历,而是用身体感知。冬至一过,人们开始数着九天为一组的“九”,从“一九”到...

节日民俗
节气的起源与文化习俗

节气的起源与文化习俗

节气,这个概念起源于古代。古人为了更佳地指导农业生产,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,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。每个节气大约15天,反映了季节变...

节日民俗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一个。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大暑就来了。这个节气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他的特点——酷热。农历...

节日民俗
民谚古诗中的节气智慧

民谚古诗中的节气智慧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”这句节气歌谣,几乎人人耳熟能详。二十四节气,作为传统历法的一部分,不仅是农事的指南,亦是民俗文...

节日民俗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点。太阳到达黄经120度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式到来。这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间,正值三...

节日民俗
节气与生活的交响:十二节十二气

节气与生活的交响:十二节十二气

节气,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老,但它却是农耕现实的时间指南针。二十四节气,又分为“十二节”和“十二气”,这不是简单的对半分,而是两种功...

节日民俗
二十四节气里的老话儿

二十四节气里的老话儿

“立春阳气转,雨水沿河边。”这是老一辈人口中的话,听着简单,却透着实用。立春一到,天气回暖,河边的冰开始融化,水汽也多了起来。农人...

节日民俗
黄历中的罗盘:怎么用?

黄历中的罗盘:怎么用?

罗盘,这玩意儿在黄历里可不是摆设。是用来干嘛的?简单点说,帮你找方向,测吉凶。可别小看这圆盘子,里面藏着不少门道。它不仅是个指南针...

节日民俗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黄历里有个词叫“赤口”,大多数人听过却搞不清啥意思。其实,它跟传统历法和民俗信仰脱不开关系。简单来说,赤口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,据说...

节日民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