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节日民俗
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日期: 2025-02-26 17:21:33 来源: 八字网

黄历里有个词叫“赤口”,大多数人听过却搞不清啥意思。其实,它跟传统历法和民俗信仰脱不开关系。简单来说,赤口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,据说这天易吵架、起冲突。那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?这得从他的来源和算法说起。

赤口这个概念,最早跟道教文化有点关系。道教里有个火神叫“赤口火星”,传说这位神性格火爆,管的就是争执和纠纷。后来,这种说法慢慢融入了民间历法,变成了黄历上的赤口日。人们觉得,这天火气重,易引发口舌之争,最好避免谈判、婚嫁之类的事。听起来有点玄乎,但古人信这个啊。

那怎么算赤口呢?其实它和地支有关。黄历里的每一天都有天干地支,比如甲子、乙丑这些组合。而赤口日一般和地支的“午”有关。具体来说,赤口日一般是初一、初七、十三、十九、二十五这几天。有人说这是跟“六曜”里的赤口有关,也有人认为是某种固定的算法。总之,历法这种东西,越研究越复杂,咱普通人记住日子就行。

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信这个。有些地方觉得赤口没啥影响,照样该干嘛干嘛。还有的人觉得,所谓的“不吉利”不过心理暗示,别太当回事。毕竟生活讲究科学,信则有,不信则无嘛。

黄历中的赤口怎么算

说到底,赤口的算法和意义,更多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你说它迷信吧,它确实没啥科学依据;但你说它没用,也不对,毕竟还是有不少人看黄历办事。也许,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吧,复杂又有点意思。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来源用户投稿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八字财运

 

        点击联系苏大师

热读文章
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到底在说啥?

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到底在说啥?

一提到“一九一二九二三九三”,不少人会觉得有点拗口。这其实属于古老的数九歌谣,和气候、农事息息相关。他的核心就是经过“数九”来记录...

节日民俗
节气里的数九:时间的刻度与寒冬的消解

节气里的数九:时间的刻度与寒冬的消解

“数九”,中国民间的一种时间标尺。不是用钟表,也不是用日历,而是用身体感知。冬至一过,人们开始数着九天为一组的“九”,从“一九”到...

节日民俗
节气的起源与文化习俗

节气的起源与文化习俗

节气,这个概念起源于古代。古人为了更佳地指导农业生产,依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,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。每个节气大约15天,反映了季节变...

节日民俗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大暑:炎热中的节气智慧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一个。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大暑就来了。这个节气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他的特点——酷热。农历...

节日民俗
民谚古诗中的节气智慧

民谚古诗中的节气智慧

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。”这句节气歌谣,几乎人人耳熟能详。二十四节气,作为传统历法的一部分,不仅是农事的指南,亦是民俗文...

节日民俗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大暑:盛夏的极致时刻

大暑,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点。太阳到达黄经120度,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式到来。这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间,正值三...

节日民俗
节气与生活的交响:十二节十二气

节气与生活的交响:十二节十二气

节气,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老,但它却是农耕现实的时间指南针。二十四节气,又分为“十二节”和“十二气”,这不是简单的对半分,而是两种功...

节日民俗
二十四节气里的老话儿

二十四节气里的老话儿

“立春阳气转,雨水沿河边。”这是老一辈人口中的话,听着简单,却透着实用。立春一到,天气回暖,河边的冰开始融化,水汽也多了起来。农人...

节日民俗
黄历中的罗盘:怎么用?

黄历中的罗盘:怎么用?

罗盘,这玩意儿在黄历里可不是摆设。是用来干嘛的?简单点说,帮你找方向,测吉凶。可别小看这圆盘子,里面藏着不少门道。它不仅是个指南针...

节日民俗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黄历中的“赤口”是怎么来的?怎么算的?

黄历里有个词叫“赤口”,大多数人听过却搞不清啥意思。其实,它跟传统历法和民俗信仰脱不开关系。简单来说,赤口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,据说...

节日民俗